2016年初,越野跑赛事总监马特Matt LeBow在比赛中遇到了一个纠结的问题:第二个到达终点的姑娘,芯片成绩比先到的姑娘快了几秒钟。
到底谁是冠军呢?
这关系到她们俩的最终成绩到底怎么算。
马拉松成绩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更准确的说法是枪声成绩和净成绩。因为选手太多,所以发令枪打响的时候,只有很少几个人真正站在起跑线上。大部分人起跑的位置,离起跑线还有一点距离。鉴于“分区起跑”的规矩,通常是跑得越慢,离起点越远。马拉松也因此有了两种成绩。净成绩才是你真正的马拉松水平。
如果你还有些似懂非懂,那下面这张图简单地解释了这几种成绩之间的关系。
芯片成绩真实地记录了选手42.195公里间的跑步时间,看起来是更公平的算法。但一直到十几年前,计时芯片才被应用到马拉松比赛里。在此之前,枪声成绩就是唯一被认可的成绩。
在计时芯片被承认之前,如果起跑位置太靠后,就真的是“输在起跑线上”了。比如1982年的纽约马拉松。
画面回到1982年纽约马拉松比赛那天,天气很暖和。已经是两届纽马冠军得主的阿尔伯特Alberto Salazar,和来自墨西哥的鲁道夫Rudolfo Gomez,两人正在胶着当中。就在离终点还有几百米的时候,阿尔伯特突然加速,超过鲁道夫,拿下了自己的纽马三连冠,完赛成绩2:09:29。
虽然没有阿尔伯特那么快,但后面的普通选手,也陆陆续续抵达了终点线。在这群普通选手里,有个叫肯Ken Christensen的选手最终完赛成绩是3:02:50。肯对自己的表现非常失望,他原本想跑进3小时,但偏偏慢了这短短的2分50秒。“我在32公里的时候撞墙了”,他说,“太可惜了。” 事实上,他在人群中挤挤攘攘挪到起跑线的时候,早就已经过了3分钟。
成绩是件很重要的事,排名、资格认定、奖金,统统跟成绩有关。在什么情况下承认哪种成绩,对赛事主办方和相关机构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在《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办法》里,总分100分的评价标准,计时服务就占了10分。
赛事标准里建议“尽可能采取净计时”,也是马拉松比赛公平公正精神的一种体现。(下图截取了赛事标准的一小部分内容)
既然芯片成绩更公平,而且芯片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,为什么成绩证书上还要写上枪声成绩呢?
枪声成绩始终没有被取缔,是有道理的。
如果只有芯片成绩/净成绩的存在,就会出现一种很尴尬的状况:你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,但你相当有可能不是冠军。就像一开篇说到的那两个姑娘的故事一样。
如果你已经跑在队伍的第一个,前面都没别人了,拿冠军的希望仍然很渺茫,那你还冲个什么劲儿呢?观众欣赏比赛也会觉得没着落,不到所有人成绩出炉的一刻,根本不知道谁快谁慢,这就没意思了。
所以,尽管芯片成绩更公平,枪声成绩仍然不能完全抛弃。直到今天,仍然有一些比赛的参赛资格,只参考枪声成绩而不是净成绩,也是对马拉松竞技性的尊重。
枪声成绩对跑得快的那一小部分选手,意义重大。但对一般的大众选手来说,体现公平的芯片成绩更重要。你不再需要使劲儿往起跑线挤了,也不用担心分区靠后会影响成绩,只管尽力比赛就好。
很多马拉松报名要求填写历史成绩,有人问小编,到底应该填哪个成绩。看过这篇之后你应该明白了,只要组委会没有特别说明,一般国内马拉松的资格认证都只需要你的芯片成绩/净成绩,因为这才是体现你真实水平的数字。
对了,关于那场越野赛中两个姑娘的排名,最后美国田联判定:冠军属于先到的那个姑娘——枪声成绩胜。
毕竟她们都跑得够快。
你的枪声成绩和净成绩之间,
相差有多大?
暴露分区的时候到了
(素材来源网络)